包含中国最强黑客神童是谁的词条

hacker|
256

被比尔盖茨视为天才的中国神童,获得美国60项专利,现在怎么样?

很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能生出一个神童宝宝,这样的话一家人该有多么荣耀,而且这样的孩子前途也是充满着希望的。因此在很多孩子还小的时候,有心的父母就会把他们往神童的道路上引,但其实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神童需要外在环境的影响,也要靠内在,比如张亚勤就是这样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故事,他是祖国的神童,被比尔盖茨视为天才,获得美国60项专利后回国。

张亚勤是何许人也,他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呢?要说这个张亚勤那就厉害了,23岁的时候就创造了60项美国的发明专利,而且他的发明都是科技类的。正因此,他的闪光点还吸引到了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盖茨视他为天才。为了吸引这个特殊的人才到自己的公司上班,盖茨开出了非常丰厚的条件,可是这一次被张亚勤给拒绝了。

很多人都说连比尔盖茨的公司都不去,这个人是有多么的傲气啊?因为这是大家做梦都想得到的就职机会,张亚勤却拒绝了盖茨。

能公然拒绝世界首富,张亚勤的确有很大的底气,他的底气来自他那有着丰富知识的头脑,这样的头脑能创造出无数的财富,可以说谁要是拥有像张亚勤这样的人才,就等于拥有了财富。

张亚勤的才华在同龄人中几乎没有人能匹及,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据悉张亚勤是出生一个教师家庭,在这种氛围下张亚勤从小就非常喜欢学习,当别的孩子在外面疯跑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只有张亚勤坚持学习。他不仅爱学还非常爱问,在他小小的脑袋里面经常会有各种关于学习的问题,了解张亚勤的同学和老师都说,这简直是一个“问题儿童”。

也正是凭借勤学好问和超高的天赋,张亚勤才12岁的时候就考上了中科大。要知道12岁就能上名牌大学这绝对能算得上是神童了,一时间张亚勤也成了当地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也因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倍感荣耀。

而如今的张亚勤在行业内的成就非常的显著,他获得美国专利后并没有留在美国,而是毅然回国工作。并成为微软企业中国地区的运营人,据说比尔盖茨为了留住这个人才专门在中国设立一个分公司,然后再把这个分公司交给他去打理。

事实也证明盖茨的眼光非常准确,自从接下微软中国区的CEO职务后,张亚勤为微软集团创造了很多的财富,每年他会源源不断把这些财富输送给远在大洋之外的老板。

之后,张亚勤入职百度,如今的他已是百度的高级副总裁了。

中国三个天才神童是?

曹冲、项橐、甘罗。

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个家族的希望,可是一个国家及朝代的未来,自古以来对于他们的教育都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当然,有的孩子天资聪颖,不过学习什么都很有悟性,年纪轻轻就满腹经纶,也有的孩子虽然智商不高,但他懂得刻苦努力,在这样坚持不懈的态度下也是大器晚成。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都在于少年,每个家庭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奈何命运无常,上帝为你开了一扇窗,自会为你关上一扇门。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就曾有中国公认的三大神童,他们天资聪颖,有着卓越的能力,还可以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却因为天妒英才,导致他们没有一人能活到18岁。不得不说,这样的情况真的让无数人为之惋惜,3位神童的英年早逝更是让人痛心不已。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古代封建王朝,并没有先进的科技去帮助他们,想要得到大象这种重量级动物的体重,可以说是非常的不易。如果用原始的勾称那无异于是痴说梦。

先不说大象的乱跑乱动,就光是让其离地称重都是一次难以实现的挑战,这一难题让无数才子为之头疼。谁也不曾想到,在众人疑惑之际,一个年轻五六岁的孩童却说出了一条妙计,帮助大家解决了眼前的困惑,而这位神童便是曹冲,尤其是他的智慧让所有人为之叹服。

中国历史上十大神童都是谁,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才能?

中国历史上十大神童,我认为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李耳、甘罗,汉代的东方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曹冲、蔡文姬,唐代诗人李白、王勃、骆宾王,宋代的司马光、方仲永。他们都因聪明早慧而著名,除了方仲永外,其他九人都在文学、为官方面有不同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的李耳、甘罗

李耳,也就是写成《道德经》的那位,在道教方面独有造诣,相传他十岁就很有见识,能吸收阴阳五行之说开创世间无极境界。

甘罗,是我国最年幼的政治家,他十二岁拜倒秦国吕不韦门下,后为秦王所用,任命为丞相。

汉代的东方朔

东方朔,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他两岁时候就能默记《魏史》,这大概要得益于家里的环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曹冲、蔡文姬

曹操的儿子曹冲,他的称象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就耳熟能详,而他的智慧不仅仅局限于此,据记载他在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达到了成人水平,可是不幸早逝。

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爱女,自小能作诗文,六岁那年无师自通,掌握音律,让人折服。

唐代诗人李白、王勃、骆宾王

富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5岁能够背诵六甲,10岁能够阅读百家诗文,最终成为我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王勃、骆宾王,是“唐初四杰”中的两位,王勃五岁就能写成出彩的文章,九岁作《汉书注指瑕》,其《滕王阁序》名满天下。而骆宾王,同样早时卓然,千古《咏鹅》为后人吟诵。

宋代的司马光

北宋的名相司马光,我们最熟悉的是他砸缸的故事,他七岁就能熟背史书《左传》,成年以后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方仲永,是这些人当中不幸的一位,他五岁开始写诗,可是父亲不注重他的教育,被误入歧途,是在让人惋惜。

他被誉为中国神童,11岁入中科院,18岁读博,现在怎么样了?

提到神童或许大家得并不陌生,自古以来,在中国的社会中就出现过很多年少成名的神童,他们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自己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而在这种情况之下,神童的人生发展轨迹也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内容。

曾经,在我国社会中出现过这样一位特殊的神童,他十一岁的时候就考上了中科大,而在其十八的时候更是顺利读博,可以说这样的读书经历是很多人都羡慕不已的。那么,这位年纪轻轻就学历颇高的神童究竟是谁?后来的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这位特殊的神童就是谢彦波,虽然说在大家提到神童的时候,之一反应就是他们从小就能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天赋,但谢彦波却是一个例外。在他出生后不久,由于父母的工作都比较忙,因此,他就被送到了乡下和奶奶一块生活,而直到快要上学的时候,谢彦波才被重新接回了父母的身边。当时,在他刚刚回到城里的时候,对周围的一切环境感到非常新奇,而由于他平时不爱讲话,再加上说话的方式也有些奇怪,因此,谢彦波的妈妈也曾经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平庸之辈。

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谢彦波的父亲却认为儿子之所以比同龄人落后一些,不过就是因为之前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毕竟在此之前,他所生活的环境中并没有什么能够教育他的人存在。谢彦波的父亲作为湖南医学院中的物理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固然是有着一定的经验的,因此,在此后的日子中,他也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教育和培养。

虽然说在与人交流方面,谢彦波始终都是比较内向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逐渐融入到了城市的生活当中。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谢彦波的父亲却发现儿子在数学方面有着较高的天赋。面对着父亲的这种发现,谢彦波也表示自己只是旁听了一会儿五年级的数学课,就已经掌握了其中的知识。为了不耽误儿子的发展,谢彦波的父亲就决定亲自辅导儿子对一些高难度的知识进行自学。由于谢彦波的父亲本就是一位物理学教师,因此,他的辅导对于谢彦波来说也起到了一种如虎添翼的帮助。

在这个时候,谢彦波的神童天赋就已经崭露头角。在父亲的指导之下,到谢彦波五年级时,他就已经能够学会了很多大学中的数学知识,就这样在小学毕业之后,谢彦波就参与到了湖南的一个高中数学竞赛中,而在竞赛结束之后,谢彦波也拿了第二好成绩。在后来的长沙的一次数理化竞赛中,谢彦波的成绩也是令人瞩目的。就这样,随着谢彦波的名气越来越大,当时,中国科技大学也派出专人来对他进行面试。面试结束后,中科大方面发现谢彦波虽然年纪较小,但是,他的数学水平确实很高的,就这样,中科大方面也决定将他录取进学校的少年班,此时,十一岁的谢彦波也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虽然在学习方面,谢彦波有着较高的天赋,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谢彦波的能力却是比较差的。然而,由于当时谢彦波年纪较小,因此,外界对他的非议也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在之一个学年结束之后,谢彦波就决定要进入物理专业,开始对物理进行专门的研究与学习。

1982年,十五岁的谢彦波提前一年结束了大学本科的学习,在此之后,他就来到了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中,继续硕士的学习生活。而在他十八岁那年,他又跟随着中科院当时的副院长周光召开始了博士的学习生活,在这个时候,刚刚成年的谢彦波也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毕竟,年纪轻轻就能读完博士的人并不常见,而谢彦波的种种成绩也证明了他的与众不同。可以说,在在考入博士之后,很多人都对谢彦波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厚望,而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时候,这段博士生活却是谢彦波此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当时,由于谢彦波与导师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因此,他在中科院的博士学习生活也并不顺利,最终,由于博士学位始终拿不下来,谢彦波也决定转到美国去,继续博士的学习生涯。而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中,谢彦波也跟随着当时非常著名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开始了新的学习。

对这位菲利普教授有一定了解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由于他在物理方面的成就是非常高的,因此,他本人的性格也是比较傲慢的。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同样十分傲慢的谢彦波也与自己的导师再度产生了矛盾。就这样,谢彦波与菲利普不睦的消息也很快地在学校中传开了。而随着当年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事件的发生,当时,美国人对于前往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戒备之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谢彦波就被美方怀疑为潜在的危险人物。

此时,中科大方面决定让谢彦波回国,结束留学生涯,而在回到祖国之后,谢彦波也没能继续对博士学位进行攻读,与之相反的是,他找到了一份普通的物理教师的工作,后来,他很快的结了婚,并逐渐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范围之内。虽然说曾经的他一度被人以为是未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但是,他后来的发展却让许多人都感到十分可惜。

结语

在了解到了谢彦波的经历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虽然说学习成绩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发展而言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的,但是,如果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情商没有得到充分提高的话,那么,在我们的人生发展道路之上,也将出现很多阻碍。

如果说谢彦波在小的时候就能够对人际关系有着正确的学习的话,或许凭借他的聪明才智,是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

曾经的中国之一神童,后来怎么样了?

2021年2月1日“天才少年”曹原再次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这已经是不到25岁的他第五次登上这本顶级学术期刊。

这几年中,每隔一段时间,我们总能在新闻上看到一些关于“神童”的报道,有的是关于神童如何天赋异禀,有的则是关注他们后来的人生发展。

那么,这些曾经活在媒体报道中的神童和天才少年们,后来都过得好吗?

神童,这个词似乎天生带着耀眼的光芒。如果一个人在幼时被老师、长辈形容为神童,那往往意味着他拥有超高的智商、异禀的天赋以及无限的潜力。这也意味着,他从小就要带着外界极高的期望生活、学习。大家总是会对天才的故事多几分好奇,曾经的“中国之一天才少年”宁铂就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媒体报道里的神童。

和大多数神童一样,宁铂的人生也有一个异于常人的开始:2岁半时会背30多首毛主席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已经认识400多个汉字,8岁会开中药药方,9岁能吟诗作赋,不到13岁就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但由于年龄过小没有被中科大录取。同样是在那一年, *** 发表了一场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口号传遍全国。宁铂父亲的朋友,一名江西冶金学院的教师倪霖在得知了宁铂的情况之后,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写了一封信,推荐了这位天才少年。很快,中科大的两位老师来到江西赣州,找到宁铂,对他进行了文学、数学、中医甚至围棋等方面的全面考察。这位少年完美地通过了所有测试,也幸运地被中科大破格录取,和另外的20名同样天赋异禀的少年大学生一起进入了少年班学习。

                                  13岁的宁铂(左二)进入首届中科大少年班

进入中科大以后,宁铂仍然是 媒体报道的重点,时常出现在各种新闻里。然而频繁的曝光却让宁铂飘了,据一位教过宁铂的老师回忆,一次数学大师张广厚到中科大作报告,其他学生都去找大师签名,只有宁铂无动于衷,因为“他对张广厚不认识他很气愤”。年少时的盛名同样拖累了宁铂的人生,为了证明自己仍然聪明,在选择专业时,他放弃了自己一直感兴趣的天文系,转而选择了“高智商的人才能学习的”物理专业。1982年,宁铂从中科大毕业,和大部分选择考研的同学不同,19岁的他选择了留校任教,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大学老师。很多年后,宁铂才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自己放弃考研的原因:“我当时虚荣心非常强,觉得我就是不出国不考研,也会照样干得很好甚至干得更好。”

宁铂的人生看似顺遂,但神童的光环始终压抑着他真实的自我。1998年5月,宁铂出现在了《实话实说》的《评说“神童”》节目里,身穿蓝衣的他坐在嘉宾席的 最右侧,情绪激动地批判着中国的“神童教育”:“那会害死人的!”“不能拿他们做实验”……

2003年,38岁的宁铂选择出家,很多媒体立即将“‘神童教育’的失败典型”这样的标签贴到宁铂身上;2008年,还俗的宁铂去了一个佛学院教书,还自己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代神童就这样慢慢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里。选择出家的神童并不只有宁铂一个,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同样选择在大学毕业后遁入空门,8年后才下山还俗,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执照,利用自己参悟的佛学来为患者疏导心理问题。

当然,出家的神童毕竟是少数,还有大量曾经名噪一时的天才少年们在长大之后都泯然众人,两届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冠军付云皓就是一个典型。在大众的期待中,作为备受期待的奥数天才,付云皓原本应该在学术界有所建树:2020年以后的菲尔兹奖得主中,至少8位都有过IMO的获奖记录。然而,付云皓在进入北大后,因为物理考试补考后仍未及格,最后只能肄业。没能顺利毕业一事导致付云皓无法正常申请硕士、博士项目,最终他选择了在一所二本师范院校做数学老师。

和出家、泯然众人这样令人唏嘘的结局,有些神童的遭遇则更让人感到悲痛。17岁的徐誉舒曾被父亲徐远侠和周围的长辈认为是一位天才少年:2岁多能认三百多个字,3岁能每天看五六本图画书,4岁就能每天看完一两本文字类书籍。进入中学以后,徐誉舒仍然保持着极其优异的成绩,但同时他的身上开始显现出一些抑郁的初期症状,还有几次在学校里爬上窗台想要跳楼。望子成龙的徐远侠并没有重视这些迹象,徐誉舒的老师曾多次造访徐家,据他所说,“他在家更像在教育局,父亲对他的学习要求严苛,态度固执、粗暴。和同学出去玩,他也被规定20分钟必须回来。”

父亲严厉的教育并没有换来皆大欢喜的结局,2019年11月13日,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徐誉舒选择了从教学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只留下痛苦的父母继续寻找他自杀的原因。神童陨落的例子在媒体报道中似乎比比皆是:辽宁神童张炘炀读博多年无法毕业;东方神童魏永康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等原因被大学退学;14岁考上大学的王思涵毕业考试时仅有一门英语及格,遭遇了被退学的处罚。

媒体总是热衷于报道这些神童泯然众人的故事,而曾经将他们捧上神坛的大众,在看到当年光芒四射的天才少年们成年后渐渐走向平庸时,也很愿意再来唏嘘感叹一番。

实际上,和这些陨落的神童相比,一系列受到关注的天才少年里,不乏有一些成功者。宁铂曾经的同学张亚勤在少年班毕业以后继续求学,34岁就成为了微软首席科学家,后来又成为了微软全球副总裁;同样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的郭去疾创始了谷歌中国。

数据同样能够佐证这一点,中科大少年班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截止到2016年,中科大少年班一共培养了3167人,18%-20%左右留在学术界,在国内外做教授的超过250人,还有6位少年班校友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

事实上,在我们回顾这些神童的故事时不难发现,和一路高歌猛进的天才相比,人们总是更加关注“伤仲永”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大家热衷于围观神童陨落的背面,则是媒体和大众对于“神童”的大力追捧,人人都希望看到有新的天才能够横空出世。2017年的“莱阳神童造假”事件就是这样,14岁初中生李向楠宣称自己被麻省理工录取,当地教育局在没有核实真假的情况下就开始大力宣传此事,称他“为莱阳争了光”。然而随着事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李向楠的故事被证实是假新闻,当地教育局的一系列操作也促成了一桩让人啼笑皆非的“神童造假”事件。

大众对于神童的追捧并不难理解,毕竟智力超群的孩子仍然属于少数。相比而言,大家为何热衷于看神童陨落的故事,则更值得玩味。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神童代表的除了自己超乎常人的天赋与智力,更重要的是大众期待这些天赋异禀的人可以运用这种能力来造福社会、推动时代的发展。

中科大在1978年创办的少年班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1974年,物理学家李政道率先提出了在中国开设少年班的想法,以弥补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多方推动下,这一想法在1978年得以实现,虽然公开目的是希望少年班可以“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但实际上是希望更早地挖掘精英人才,以一个小而精的 团体来弥补中国在科学和技术发展上的不足,毕竟鲜少有学校会专门为文科学生设立少年班。很显然,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少年班的学生们占用了比别的学生更多的教育资源,一位少年班的学生周天翼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学校给他们提供的资源会更好一些,不管是宿舍、教学楼还是师资,学校都为他们提供了更优越的资源。这也使得人们对这些神童和天才少年们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以至于当神童们的表现不如预期时,大家就会对其有所嘲讽。

谁该为陨落的神通负责呢?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中国教育中一个很普遍的观念,而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鸡娃大战也让这个起跑线不断提前:从小学到幼儿园,甚至是托儿所和胎教。在大多数人看来,神童就是那一类在起跑时遥遥领先的选手;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起跑时有优势的人却未必是那些能笑到最后的人。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的教授琼·弗里曼从1974年开始追踪调查了210名天才儿童,他们都曾在数学、美术和音乐等领域展现出过人天赋。有意思的是,在多年的追踪后,弗里曼发现这些孩子中仅有6名孩子取得“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关于艺术家形象的传说、神话和魔力》一书中也指出,在众多的天才儿童中,后来真正成为艺术家的只是少数,而我们之所以关注这些杰出人物的早年事迹,则是因为读者已经预先认定这些经历是艺术家未来成功的先兆,但事实上却未必要因果关系。

很多研究也已经表明,大部分神童之所以在幼年时期受到大家的关注,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大脑部分神经系统成熟得更早,智力发育早于常人,并不能证明他们真的潜力无限、天赋异禀。所以,在大家唏嘘当年的神童、天才少年时渐渐变得平庸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也仅仅是自然规律罢了。

家庭教育同样对神童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大家都熟知的《伤仲永》,文中的主角方仲永从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最终变成了一个平庸的普通,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父母没有对其进行好的后天教育,让他的才华逐渐荒废。

有意思的是,近年来《伤仲永》的故事已经越来越少;相反,很多神童之所以泯然众人恰好是因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为其施加了太多的压力。弗里曼在调查报告中分析,不少神童最终人生失意的原因在于父母对他们期望过高,给孩子压力很大;有的父母还会让孩子远离同龄伙伴,最终令他们无法享受正常的童年时光。

弗里曼强调,神童其实也是普通人,人们应当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他们,而不是给予不切实际的期待,“童年时代的欢乐和创造力是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基础。”

二十世纪初,美国曾有一位犹太神童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横空出世,智商高达300的他是全世界公认智商更高的人,在数学和语言方面也具有惊人的天赋,8岁就通过了MIT的入学测试,11岁入学哈佛。

然而这样一位智商极高的人却拥有极其悲剧的一生,由于父亲有强烈的强迫症,并且依照自己的理论为威廉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从2岁到20岁,威廉都一直生活在父亲的严密管控之下。更可怕的是,由于威廉在1919年发表了一篇关于“自由”的文章,父亲认为他有了精神疾病,强行将他送去了纽约郊外的精神病院,进行了两年左右的治疗。在那之后,威廉也就远离学界,不再 从事和数学相关的研究,终其一生也没有取得任何可以与他的惊人智商相匹配的成就。

这一情况在中国的神童教育里同样屡见不鲜,一旦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往往会倾全家之力在孩子的教育培养上。比如辽宁神童张炘炀,父母原本都是普通职工,在孩子10岁考上大学以后,母亲换了一份在河北廊坊的工作,父亲辞去工作在天津全程陪同他上学。这也致使他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任何生活技能,读到硕士时仍然与社会毫无接触,心智像一个孩子一般。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天才陨落的背后也暗含着大家对于“成功”的定义仍然是狭窄的。大多数人认为的“成功”,往往局限于获奖或是赚大钱。然而在世俗意义的成功之外,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有时也很难定义,那些选择出家或是回归普通人生活的神童们,是不是获得了自己心中想要的那份成功。

1994年 西安交大少年班 王大法原型是谁

王大法的原型是宁铂,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当时曾被誉为“之一神童”,2003年出家为僧。“之一神童”使其轰动一时,他的经历又让人们为之喟叹。

中国30年前曾经出现之一位神童,名叫宁铂,年仅13岁获准破格进入大学就读,是全中国之一个被公认的天才神童,但是宁铂最后却选择了出家修行。

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他又一次失败。再一年后,他成功了。

扩展资料:

天赋:2岁半时会背30多首 *** 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 5岁,他在赣州提前进了供电局子弟小学,没多久随父母下放,去了于都县梓山公社河坑大队第4生产队。那是“文革”岁月。

在采访中了解到,宁铂当时没学可上,在家待着“乱翻书,翻大人的书”。他翻阅中医书,很快就会开药方;翻看围棋书,没多久就能与大人对弈,还能授三五子;他看唐诗宋词,即能吟诗作对,时年9岁。

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他为大学生,并为此成立了中国之一个大学少年班。1979年,少年班学员开始选系,宁铂说科大没有他喜欢的系,要求调到南京大学学天文,但被学校拒绝,他只好选了理论物理作为专业,但把爱好转向了星象学、宗教和气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年度人物:宁铂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