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说明tcp端口扫描的基本原理_tcp端口扫描软件c语言

hacker|
226

如何用Scapy写一个端口扫描器

常见的端口扫描类型有:

1. TCP 连接扫描

2. TCP SYN 扫描(也称为半开放扫描或stealth扫描)

3. TCP 圣诞树(Xmas Tree)扫描

4. TCP FIN 扫描

5. TCP 空扫描(Null)

6. TCP ACK 扫描

7. TCP 窗口扫描

8. UDP 扫描

下面先讲解每种扫描的原理,随后提供具体实现代码。

TCP 连接扫描

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 TCP 连接要进行一次三次握手,如果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三次握手,则说明端口开放。

客户端想要连接服务器80端口时,会先发送一个带有 SYN 标识和端口号的 TCP 数据包给服务器(本例中为80端口)。如果端口是开放的,则服务器会接受这个连接并返回一个带有 SYN 和 ACK 标识的数据包给客户端。随后客户端会返回带有 ACK 和 RST 标识的数据包,此时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了连接。如果完成一次三次握手,那么服务器上对应的端口肯定就是开放的。

当客户端发送一个带有 SYN 标识和端口号的 TCP 数据包给服务器后,如果服务器端返回一个带 RST 标识的数据包,则说明端口处于关闭状态。

代码:

#! /usr/bin/python

import logging

logging.getLogger("scapy.runtime").setLevel(logging.ERROR)

from scapy.all import *

dst_ip = "10.0.0.1"

src_port = RandShort()

dst_port=80

tcp_connect_scan_resp = sr1(IP(dst=dst_ip)/TCP(sport=src_port,dport=dst_port,flags="S"),timeout=10)

if(str(type(tcp_connect_scan_resp))=="type 'NoneType'"):

print "Closed"

elif(tcp_connect_scan_resp.haslayer(TCP)):

if(tcp_connect_scan_resp.getlayer(TCP).flags == 0x12):

send_rst = sr(IP(dst=dst_ip)/TCP(sport=src_port,dport=dst_port,flags="AR"),timeout=10)

print "Open"

elif (tcp_connect_scan_resp.getlayer(TCP).flags == 0x14):

print "Closed"

TCP SYN 扫描

这个技术同 TCP 连接扫描非常相似。同样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带有 SYN 标识和端口号的数据包,如果目标端口开发,则会返回带有 SYN 和 ACK 标识的 TCP 数据包。但是,这时客户端不会返回 RST+ACK 而是返回一个只带有 RST 标识的数据包。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躲避防火墙的检测。

如果目标端口处于关闭状态,那么同之前一样,服务器会返回一个 RST 数据包。

代码:

#! /usr/bin/python

import logging

logging.getLogger("scapy.runtime").setLevel(logging.ERROR)

from scapy.all import *

dst_ip = "10.0.0.1"

src_port = RandShort()

dst_port=80

stealth_scan_resp = sr1(IP(dst=dst_ip)/TCP(sport=src_port,dport=dst_port,flags="S"),timeout=10)

if(str(type(stealth_scan_resp))=="type 'NoneType'"):

print "Filtered"

elif(stealth_scan_resp.haslayer(TCP)):

if(stealth_scan_resp.getlayer(TCP).flags == 0x12):

send_rst = sr(IP(dst=dst_ip)/TCP(sport=src_port,dport=dst_port,flags="R"),timeout=10)

print "Open"

elif (stealth_scan_resp.getlayer(TCP).flags == 0x14):

print "Closed"

elif(stealth_scan_resp.haslayer(ICMP)):

if(int(stealth_scan_resp.getlayer(ICMP).type)==3 and int(stealth_scan_resp.getlayer(ICMP).code) in [1,2,3,9,10,13]):

print "Filtered"

TCP 圣诞树(Xmas Tree)扫描

在圣诞树扫描中,客户端会向服务器发送带有 PSH,FIN,URG 标识和端口号的数据包给服务器。如果目标端口是开放的,那么不会有任何来自服务器的回应。

如果服务器返回了一个带有 RST 标识的 TCP 数据包,那么说明端口处于关闭状态。

但如果服务器返回了一个 ICMP 数据包,其中包含 ICMP 目标不可达错误类型3以及 ICMP 状态码为1,2,3,9,10或13,则说明目标端口被过滤了无法确定是否处于开放状态。

代码:

#! /usr/bin/python

import logging

logging.getLogger("scapy.runtime").setLevel(logging.ERROR)

from scapy.all import *

dst_ip = "10.0.0.1"

src_port = RandShort()

dst_port=80

xmas_scan_resp = sr1(IP(dst=dst_ip)/TCP(dport=dst_port,flags="FPU"),timeout=10)

if (str(type(xmas_scan_resp))=="type 'NoneType'"):

print "Open|Filtered"

elif(xmas_scan_resp.haslayer(TCP)):

if(xmas_scan_resp.getlayer(TCP).flags == 0x14):

print "Closed"

elif(xmas_scan_resp.haslayer(ICMP)):

if(int(xmas_scan_resp.getlayer(ICMP).type)==3 and int(xmas_scan_resp.getlayer(ICMP).code) in [1,2,3,9,10,13]):

print "Filtered"

TCP FIN扫描

FIN 扫描会向服务器发送带有 FIN 标识和端口号的 TCP 数据包。如果没有服务器端回应则说明端口开放。

如果服务器返回一个 RST 数据包,则说明目标端口是关闭的。

如果服务器返回了一个 ICMP 数据包,其中包含 ICMP 目标不可达错误类型3以及 ICMP 代码为1,2,3,9,10或13,则说明目标端口被过滤了无法确定端口状态。

代码:

#! /usr/bin/python

import logging

logging.getLogger("scapy.runtime").setLevel(logging.ERROR)

from scapy.all import *

dst_ip = "10.0.0.1"

src_port = RandShort()

dst_port=80

fin_scan_resp = sr1(IP(dst=dst_ip)/TCP(dport=dst_port,flags="F"),timeout=10)

if (str(type(fin_scan_resp))=="type 'NoneType'"):

print "Open|Filtered"

elif(fin_scan_resp.haslayer(TCP)):

if(fin_scan_resp.getlayer(TCP).flags == 0x14):

print "Closed"

elif(fin_scan_resp.haslayer(ICMP)):

if(int(fin_scan_resp.getlayer(ICMP).type)==3 and int(fin_scan_resp.getlayer(ICMP).code) in [1,2,3,9,10,13]):

print "Filtered"

TCP 空扫描(Null)

在空扫描中,客户端发出的 TCP 数据包仅仅只会包含端口号而不会有其他任何的标识信息。如果目标端口是开放的则不会回复任何信息。

如果服务器返回了一个 RST 数据包,则说明目标端口是关闭的。

如果返回 ICMP 错误类型3且代码为1,2,3,9,10或13的数据包,则说明端口被服务器过滤了。

代码:

#! /usr/bin/python

import logging

logging.getLogger("scapy.runtime").setLevel(logging.ERROR)

from scapy.all import *

dst_ip = "10.0.0.1"

src_port = RandShort()

dst_port=80

null_scan_resp = sr1(IP(dst=dst_ip)/TCP(dport=dst_port,flags=""),timeout=10)

if (str(type(null_scan_resp))=="type 'NoneType'"):

print "Open|Filtered"

elif(null_scan_resp.haslayer(TCP)):

if(null_scan_resp.getlayer(TCP).flags == 0x14):

print "Closed"

elif(null_scan_resp.haslayer(ICMP)):

if(int(null_scan_resp.getlayer(ICMP).type)==3 and int(null_scan_resp.getlayer(ICMP).code) in [1,2,3,9,10,13]):

print "Filtered"

TCP ACK扫描

ACK 扫描不是用于发现端口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而是用于发现服务器上是否存在有状态防火墙的。它的结果只能说明端口是否被过滤。再次强调,ACK 扫描不能发现端口是否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

客户端会发送一个带有 ACK 标识和端口号的数据包给服务器。如果服务器返回一个带有 RST 标识的 TCP 数据包,则说明端口没有被过滤,不存在状态防火墙。

如果目标服务器没有任何回应或者返回ICMP 错误类型3且代码为1,2,3,9,10或13的数据包,则说明端口被过滤且存在状态防火墙。

#! /usr/bin/python

import logging

logging.getLogger("scapy.runtime").setLevel(logging.ERROR)

from scapy.all import *

dst_ip = "10.0.0.1"

src_port = RandShort()

dst_port=80

ack_flag_scan_resp = sr1(IP(dst=dst_ip)/TCP(dport=dst_port,flags="A"),timeout=10)

if (str(type(ack_flag_scan_resp))=="type 'NoneType'"):

print "Stateful firewall presentn(Filtered)"

elif(ack_flag_scan_resp.haslayer(TCP)):

if(ack_flag_scan_resp.getlayer(TCP).flags == 0x4):

print "No firewalln(Unfiltered)"

elif(ack_flag_scan_resp.haslayer(ICMP)):

if(int(ack_flag_scan_resp.getlayer(ICMP).type)==3 and int(ack_flag_scan_resp.getlayer(ICMP).code) in [1,2,3,9,10,13]):

print "Stateful firewall presentn(Filtered)"

TCP窗口扫描

TCP 窗口扫描的流程同 ACK 扫描类似,同样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带有 ACK 标识和端口号的 TCP 数据包,但是这种扫描能够用于发现目标服务器端口的状态。在 ACK 扫描中返回 RST 表明没有被过滤,但在窗口扫描中,当收到返回的 RST 数据包后,它会检查窗口大小的值。如果窗口大小的值是个非零值,则说明目标端口是开放的。

如果返回的 RST 数据包中的窗口大小为0,则说明目标端口是关闭的。

代码:

#! /usr/bin/python

import logging

logging.getLogger("scapy.runtime").setLevel(logging.ERROR)

from scapy.all import *

dst_ip = "10.0.0.1"

src_port = RandShort()

dst_port=80

window_scan_resp = sr1(IP(dst=dst_ip)/TCP(dport=dst_port,flags="A"),timeout=10)

if (str(type(window_scan_resp))=="type 'NoneType'"):

print "No response"

elif(window_scan_resp.haslayer(TCP)):

if(window_scan_resp.getlayer(TCP).window == 0):

print "Closed"

elif(window_scan_resp.getlayer(TCP).window 0):

print "Open"

UDP扫描

TCP 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UDP则是无连接的协议。

面向连接的协议会先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通信信道,然后才会开始传输数据。如果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没有建立通信信道,则不会有任何产生任何通信数据。

无连接的协议则不会事先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信道,只要客户端到服务器存在可用信道,就会假设目标是可达的然后向对方发送数据。

客户端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带有端口号的 UDP 数据包。如果服务器回复了 UDP 数据包,则目标端口是开放的。

如果服务器返回了一个 ICMP 目标不可达的错误和代码3,则意味着目标端口处于关闭状态。

如果服务器返回一个 ICMP 错误类型3且代码为1,2,3,9,10或13的数据包,则说明目标端口被服务器过滤了。

但如果服务器没有任何相应客户端的 UDP 请求,则可以断定目标端口可能是开放或被过滤的,无法判断端口的最终状态。

代码:

#! /usr/bin/python

import logging

logging.getLogger("scapy.runtime").setLevel(logging.ERROR)

from scapy.all import *

dst_ip = "10.0.0.1"

src_port = RandShort()

dst_port=53

dst_timeout=10

def udp_scan(dst_ip,dst_port,dst_timeout):

udp_scan_resp = sr1(IP(dst=dst_ip)/UDP(dport=dst_port),timeout=dst_timeout)

if (str(type(udp_scan_resp))=="type 'NoneType'"):

retrans = []

for count in range(0,3):

retrans.append(sr1(IP(dst=dst_ip)/UDP(dport=dst_port),timeout=dst_timeout))

for item in retrans:

if (str(type(item))!="type 'NoneType'"):

udp_scan(dst_ip,dst_port,dst_timeout)

return "Open|Filtered"

elif (udp_scan_resp.haslayer(UDP)):

return "Open"

elif(udp_scan_resp.haslayer(ICMP)):

if(int(udp_scan_resp.getlayer(ICMP).type)==3 and int(udp_scan_resp.getlayer(ICMP).code)==3):

return "Closed"

elif(int(udp_scan_resp.getlayer(ICMP).type)==3 and int(udp_scan_resp.getlayer(ICMP).code) in [1,2,9,10,13]):

return "Filtered"

print udp_scan(dst_ip,dst_port,dst_timeout)

下面解释下上述代码中的一些函数和变量:

RandShort():产生随机数

type():获取数据类型

sport:源端口号

dport:目标端口号

timeout:等待相应的时间

haslayer():查找指定层:TCP或UDP或ICMP

getlayer():获取指定层:TCP或UDP或ICMP

以上扫描的概念可以被用于“多端口扫描”,源码可以参考这里:

Scapy 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使用它可以非常简单的构建自己的数据包,还可以很轻易的处理数据包的发送和相应。

(译者注:上述所有代码均在Kali 2.0下测试通过,建议读者在Linux环境下测试代码,如想在Windows上测试,请参见 Scapy官方文档 配置好scapy环境)

怎样用C语言实现 *** 抓包?

之一法则:站在巨人肩膀上 不要重复造轮子。

对于这种复杂的过程,之一选择是使用现成的,节约时间,提升效率。

Wireshark(前称Ethereal)是一个 *** 封包分析软件。 *** 封包分析软件的功能是撷取 *** 封包,并尽可能显示出最为详细的 *** 封包资料。Wireshark使用WinPCAP作为接口,直接与网卡进行数据报文交换。

*** 封包分析软件的功能可想像成 "电工 *** 使用电表来量测电流、电压、电阻" 的工作 - 只是将场景移植到 *** 上,并将电线替换成 *** 线。在过去, *** 封包分析软件是非常昂贵,或是专门属于营利用的软件。Ethereal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在GNUGPL通用许可证的保障范围底下,使用者可以以免费的代价取得软件与其源代码,并拥有针对其源代码修改及客制化的权利。Ethereal是目前全世界最广泛的 *** 封包分析软件之一。

第二法则:学习 提升。

如果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可以直接尝试写一些具有部分功能的程序,过程会有点艰难,但非常有意义。学习 *** 编程,需要了解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的七层每一层的意义以及现实当中实现的四层的 *** 协议。然后就可以知道抓包的包位于模型当中的传输层协议,包括UDP和TCP的协议。进一步要学习每种协议的格式,表头,数据包等等。一句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Windows下的抓包及简单的编程。

Windows2000在TCP/IP协议组件上做了很多改进,功能也有增强。比如在协议栈上的调整,增大了默认窗口大小,以及高延迟链接新算法。同时在安全性上,可应用IPSec加强安全性,比NT下有不少的改进。

 Microsoft TCP/IP 组件包含“核心协议”、“服务”及两者之间的“接口”。传输驱动程序接口 (TDI) 与 *** 设备接口规范 (NDIS) 是公用的。 此外,还有许多用户模型应用程序的更高级接口。最常用的接口是 Windows Sockets、远程过程调用 (RPC) 和 NetBIOS。

 Windows Sockets 是一个编程接口,它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套接字接口的基础上定义的。它包括了一组扩展件,以充分利用 Microsoft Windows 消息驱动的特点。规范的 1.1 版是在 1993 年 1 月发行的,2.2.0 版在 1996 年 5 月发行。Windows 2000 支持 Winsock 2.2 版。在Winsock2中,支持多个传输协议的原始套接字,重叠I/O模型、服务质量控制等。

这里介绍Windows Sockets的一些关于原始套接字(Raw Socket)的编程。同Winsock1相比,最明显的就是支持了Raw Socket套接字类型,通过原始套接字,我们可以更加自如地控制Windows下的多种协议,而且能够对 *** 底层的传输机制进行控制。

1、创建一个原始套接字,并设置IP头选项。

SOCKET sock;

sock = 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P);

或者:

s = WSASoc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P,NULL,0,WSA_FLAG_OVERLAPPED);

 这里,我们设置了SOCK_RAW标志,表示我们声明的是一个原始套接字类型。创建原始套接字后,IP头就会包含在接收的数据中,如果我们设定 IP_HDRINCL 选项,那么,就需要自己来构造IP头。注意,如果设置IP_HDRINCL 选项,那么必须具有 administrator权限,要不就必须修改注册表: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fd\Parameter\

修改键:DisableRawSecurity(类型为DWORD),把值修改为 1。如果没有,就添加。

BOOL blnFlag=TRUE;

setsockopt(sock, IPPROTO_IP, IP_HDRINCL, (char *)blnFlag, sizeof(blnFlag);

 对于原始套接字在接收数据报的时候,要注意这么几点:

a、如果接收的数据报中协议类型和定义的原始套接字匹配,那么,接收的所有数据就拷贝到套接字中。

b、如果绑定了本地地址,那么只有接收数据IP头中对应的远端地址匹配,接收的数据就拷贝到套接字中。

c、如果定义的是外部地址,比如使用connect(),那么,只有接收数据IP头中对应的源地址匹配,接收的数据就拷贝到套接字中。

2、构造IP头和TCP头

这里,提供IP头和TCP头的结构:

// Standard TCP flags

#define URG 0x20

#define ACK 0x10

#define PSH 0x08

#define RST 0x04

#define SYN 0x02

#define FIN 0x01

typedef struct _iphdr //定义IP首部

{

unsigned char h_lenver; //4位首部长度+4位IP版本号

unsigned char tos; //8位服务类型TOS

unsigned short total_len; //16位总长度(字节)

unsigned short ident; //16位标识

unsigned short frag_and_flags; //3位标志位

unsigned char ttl; //8位生存时间 TTL

unsigned char proto; //8位协议 (TCP, UDP 或其他)

unsigned short checksum; //16位IP首部校验和

unsigned int sourceIP; //32位源IP地址

unsigned int destIP; //32位目的IP地址

}IP_HEADER;

typedef struct psd_hdr //定义TCP伪首部

{

unsigned long saddr; //源地址

unsigned long daddr; //目的地址

char mbz;

char ptcl; //协议类型

unsigned short tcpl; //TCP长度

}PSD_HEADER;

typedef struct _tcphdr //定义TCP首部

{

USHORT th_sport; //16位源端口

USHORT th_dport; //16位目的端口

unsigned int th_seq; //32位序列号

unsigned int th_ack; //32位确认号

unsigned char th_lenres;   //4位首部长度/6位保留字

unsigned char th_flag; //6位标志位

USHORT th_win; //16位窗口大小

USHORT th_sum; //16位校验和

USHORT th_urp; //16位紧急数据偏移量

}TCP_HEADER;

TCP伪首部并不是真正存在的,只是用于计算检验和。校验和函数:

USHORT checksum(USHORT *buffer, int size)

{

 unsigned long cksum=0;

 while (size 1)

 {

   cksum += *buffer++;

   size -= sizeof(USHORT);  

 }

 if (size)

 {

   cksum += *(UCHAR*)buffer;  

 }

 cksum = (cksum 16) + (cksum 0xffff);

 cksum += (cksum 16);

 return (USHORT)(~cksum);

}

 当需要自己填充IP头部和TCP头部的时候,就同时需要自己计算他们的检验和。

3、发送原始套接字数据报

 填充这些头部稍微麻烦点,发送就相对简单多了。只需要使用sendto()就OK。

sendto(sock, (char*)tcpHeader, sizeof(tcpHeader), 0, (sockaddr*)addr_in,sizeof(addr_in));

下面是一个示例程序,可以作为SYN扫描的一部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ws2tcpip.h

#define SOURCE_PORT 7234

#define MAX_RECEIVEBYTE 255

typedef struct ip_hdr //定义IP首部

{

unsigned char h_verlen; //4位首部长度,4位IP版本号

unsigned char tos; //8位服务类型TOS

unsigned short total_len; //16位总长度(字节)

unsigned short ident; //16位标识

unsigned short frag_and_flags; //3位标志位

unsigned char ttl; //8位生存时间 TTL

unsigned char proto; //8位协议 (TCP, UDP 或其他)

unsigned short checksum; //16位IP首部校验和

unsigned int sourceIP; //32位源IP地址

unsigned int destIP; //32位目的IP地址

}IPHEADER;

typedef struct tsd_hdr //定义TCP伪首部

{

unsigned long saddr; //源地址

unsigned long daddr; //目的地址

char mbz;

char ptcl; //协议类型

unsigned short tcpl; //TCP长度

}PSDHEADER;

typedef struct tcp_hdr //定义TCP首部

{

USHORT th_sport; //16位源端口

USHORT th_dport; //16位目的端口

unsigned int th_seq; //32位序列号

unsigned int th_ack; //32位确认号

unsigned char th_lenres; //4位首部长度/6位保留字

unsigned char th_flag; //6位标志位

USHORT th_win; //16位窗口大小

USHORT th_sum; //16位校验和

USHORT th_urp; //16位紧急数据偏移量

}TCPHEADER;

//CheckSum:计算校验和的子函数

USHORT checksum(USHORT *buffer, int size)

{

unsigned long cksum=0;

while(size 1)

{

cksum+=*buffer++;

size -=sizeof(USHORT);

}

if(size )

{

cksum += *(UCHAR*)buffer;

}

cksum = (cksum 16) + (cksum 0xffff);

cksum += (cksum 16);

return (USHORT)(~cksum);

}

void useage()

{

printf("******************************************\n");

printf("TCPPing\n");

printf("\t Written by Refdom\n");

printf("\t Email: refdom@263.net\n");

printf("Useage: TCPPing.exe Target_ip Target_port \n");

printf("*******************************************\n");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WSADATA WSAData;

SOCKET sock;

SOCKADDR_IN addr_in;

IPHEADER ipHeader;

TCPHEADER tcpHeader;

PSDHEADER psdHeader;

char szSendBuf[60]={0};

BOOL flag;

int rect,nTimeOver;

useage();

if (argc!= 3)

{ return false; }

if (WSAStartup(MAKEWORD(2,2), WSAData)!=0)

{

printf("WSAStartup Error!\n");

return false;

}

if ((sock=WSA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RAW,NULL,0,WSA_FLAG_OVERLAPPED))==INVALID_SOCKET)

{

printf("Socket Setup Error!\n");

return false;

}

flag=true;

if (setsockopt(sock,IPPROTO_IP, IP_HDRINCL,(char *)flag,sizeof(flag))==SOCKET_ERROR)

{

printf("setsockopt IP_HDRINCL error!\n");

return false;

}

nTimeOver=1000;

if (setsockopt(sock, SOL_SOCKET, SO_SNDTIMEO, (char*)nTimeOver, sizeof(nTimeOver))==SOCKET_ERROR)

{

printf("setsockopt SO_SNDTIMEO error!\n");

return false;

}

addr_in.sin_family=AF_INET;

addr_in.sin_port=htons(atoi(argv[2]));

addr_in.sin_addr.S_un.S_addr=inet_addr(argv[1]);

//

//

//填充IP首部

ipHeader.h_verlen=(44 | sizeof(ipHeader)/sizeof(unsigned long));

// ipHeader.tos=0;

ipHeader.total_len=htons(sizeof(ipHeader)+sizeof(tcpHeader));

ipHeader.ident=1;

ipHeader.frag_and_flags=0;

ipHeader.ttl=128;

ipHeader.proto=IPPROTO_TCP;

ipHeader.checksum=0;

ipHeader.sourceIP=inet_addr("本地地址");

ipHeader.destIP=inet_addr(argv[1]);

//填充TCP首部

tcpHeader.th_dport=htons(atoi(argv[2]));

tcpHeader.th_sport=htons(SOURCE_PORT); //源端口号

tcpHeader.th_seq=htonl(0x12345678);

tcpHeader.th_ack=0;

tcpHeader.th_lenres=(sizeof(tcpHeader)/44|0);

tcpHeader.th_flag=2; //修改这里来实现不同的标志位探测,2是SYN,1是FIN,16是ACK探测 等等

tcpHeader.th_win=htons(512);

tcpHeader.th_urp=0;

tcpHeader.th_sum=0;

psdHeader.saddr=ipHeader.sourceIP;

psdHeader.daddr=ipHeader.destIP;

psdHeader.mbz=0;

psdHeader.ptcl=IPPROTO_TCP;

psdHeader.tcpl=htons(sizeof(tcpHeader));

//计算校验和

memcpy(szSendBuf, psdHeader, sizeof(psdHeader));

memcpy(szSendBuf+sizeof(psdHeader), tcpHeader, sizeof(tcpHeader));

tcpHeader.th_sum=checksum((USHORT *)szSendBuf,sizeof(psdHeader)+sizeof(tcpHeader));

memcpy(szSendBuf, ipHeader, sizeof(ipHeader));

memcpy(szSendBuf+sizeof(ipHeader), tcpHeader, sizeof(tcpHeader));

memset(szSendBuf+sizeof(ipHeader)+sizeof(tcpHeader), 0, 4);

ipHeader.checksum=checksum((USHORT *)szSendBuf, sizeof(ipHeader)+sizeof(tcpHeader));

memcpy(szSendBuf, ipHeader, sizeof(ipHeader));

rect=sendto(sock, szSendBuf, sizeof(ipHeader)+sizeof(tcpHeader),

0, (struct sockaddr*)addr_in, sizeof(addr_in));

if (rect==SOCKET_ERROR)

{

printf("send error!:%d\n",WSAGetLastError());

return false;

}

else

printf("send ok!\n");

closesocket(sock);

WSACleanup();

return 0;

}

4、接收数据

 和发送原始套接字数据相比,接收就比较麻烦了。因为在WIN我们不能用recv()来接收raw socket上的数据,这是因为,所有的IP包都是先递交给系统核心,然后再传输到用户程序,当发送一个raws socket包的时候(比如syn),核心并不知道,也没有这个数据被发送或者连接建立的记录,因此,当远端主机回应的时候,系统核心就把这些包都全部丢掉,从而到不了应用程序上。所以,就不能简单地使用接收函数来接收这些数据报。

 要达到接收数据的目的,就必须采用嗅探,接收所有通过的数据包,然后进行筛选,留下符合我们需要的。可以再定义一个原始套接字,用来完成接收数据的任务,需要设置SIO_RCVALL,表示接收所有的数据。

SOCKET sniffersock;

sniffsock = WSASocket(AF_INET, SOCK_RAW, IPPROTO_IP, NULL, 0, WSA_FLAG_OVERLAPPED);

DWORD lpvBuffer = 1;

DWORD lpcbBytesReturned = 0 ;

WSAIoctl(sniffersock, SIO_RCVALL, lpvBuffer, sizeof(lpvBuffer), NULL, 0, lpcbBytesReturned, NULL, NULL);

 创建一个用于接收数据的原始套接字,我们可以用接收函数来接收数据包了。然后在使用一个过滤函数达到筛选的目的,接收我们需要的数据包。

如果在XP以上的操作系统,微软封杀了Raw Soccket,只能用wincpap之类的开发包了。

端口扫描原理及工具 - 安全工具篇

"端口"是英文port的意译,可以认为是设备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端口可分为虚拟端口和物理端口,其中虚拟端口指计算机内部端口,不可见。例如计算机中的80端口、21端口、23端口等。

一台拥有IP地址的主机可以提供许多服务,比如Web服务、FTP服务、 *** TP服务等,这些服务完全可以通过1个IP地址来实现。那么,主机是怎样区分不同的 *** 服务呢?显然不能只靠IP地址,因为IP 地址与 *** 服务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实际上是通过“IP地址+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服务的。

因此,一个开放的端口代表一个提供的服务,不同的服务具有不同的端口号, 因此要对服务进行测试,首先要确定是否开放对应端口号 。

TCP端口和UDP端口。由于TCP和UDP 两个协议是独立的,因此各自的端口号也相互独立,比如TCP有235端口,UDP也 可以有235端口,两者并不冲突。

1、周知端口

周知端口是众所周知的端口号,范围从0到1023,其中80端口分配给WWW服务,21端口分配给FTP服务等。我们在IE的地址栏里输入一个网址的时候是不必指定端口号的,因为在默认情况下WWW服务的端口是“80”。

2、动态端口

动态端口的范围是从49152到65535。之所以称为动态端口,是因为它 一般不固定分配某种服务,而是动态分配。

3、注册端口

端口1024到49151,分配给用户进程或应用程序。这些进程主要是用户安装的程序。

1、使用Nmap工具查找ip的tcp端口

-O :获取操作系统版本信息

2、使用Nmap工具查找udp端口

-sU :表示udp scan , udp端口扫描

-Pn :不对目标进行ping探测(不判断主机是否在线)(直接扫描端口)

对于udp端口扫描比较慢,扫描完6万多个端口需要20分钟左右

3、使用Nmap工具获取端口Banner

只会返回有Banner信息的,没有则不会返回。

4、使用Nmap嗅探服务版本信息

如果没有返回banner信息的,也可以使用该 *** 尝试嗅探服务版本信息。

5、利用nmap对目标进行完整测试

在针对内容测试时,有授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nmap对目标进行完整测试

什么是端口扫描?

一个端口就是一个潜在的通信通道,也就是一个入侵通道。对目标计算机进行端口扫描,能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进行扫描的 *** 很多,可以是手工进行扫描,也可以用端口扫描软件进行。 在手工进行扫描时,需要熟悉各种命令。对命令执行后的输出进行分析。用扫描软件进行扫描时,许多扫描器软件都有分析数据的功能。 通过端口扫描,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 什么是扫描器 扫描器是一种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性弱点的程序,通过使用扫描器你可一不留痕迹的发现远程服务器的各种TCP端口的分配及提供的服务和它们的软件版本!这就能让我们间接的或直观的了解到远程主机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工作原理 扫描器通过选用远程TCP/IP不同的端口的服务,并记录目标给予的回答,通过这种 *** ,可以搜集到很多关于目标主机的各种有用的信息(比如:是否能用匿名登陆!是否有可写的FTP目录,是否能用TELNET,HTTPD是用ROOT还是nobady在跑!) 扫描器能干什么 扫描器并不是一个直接的攻击 *** 漏洞的程序,它仅仅能帮助我们发现目标机的某些内在的弱点。一个好的扫描器能对它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查找目标主机的漏洞。但它不会提供进入一个系统的详细步骤。 扫描器应该有三项功能:发现一个主机或 *** 的能力;一旦发现一台主机,有发现什么服务正运行在这台主机上的能力;通过测试这些服务,发现漏洞的能力。 编写扫描器程序必须要很多TCP/IP程序编写和C, Perl和或SHELL语言的知识。需要一些Socket编程的背景,一种在开发客户/服务应用程序的 *** 。开发一个扫描器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通常能使程序员感到很满意。 常用的端口扫描技术 TCP connect() 扫描 这是最基本的TCP扫描。操作系统提供的connect()系统调用,用来与每一个感兴趣的目标计算机的端口进行连接。如果端口处于侦听状态,那么connect()就能成功。否则,这个端口是不能用的,即没有提供服务。这个技术的一个更大的优点是,你不需要任何权限。系统中的任何用户都有权利使用这个调用。另一个好处就是速度。如果对每个目标端口以线性的方式,使用单独的connect()调用,那么将会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你可以通过同时打开多个套接字,从而加速扫描。使用非阻塞I/O允许你设置一个低的时间用尽周期,同时观察多个套接字。但这种 *** 的缺点是很容易被发觉,并且被过滤掉。目标计算机的logs文件会显示一连串的连接和连接是出错的服务消息,并且能很快的使它关闭。 TCP SYN扫描 这种技术通常认为是“半开放”扫描,这是因为扫描程序不必要打开一个完全的TCP连接。扫描程序发送的是一个SYN数据包,好象准备打开一个实际的连接并等待反应一样(参考TCP的三次握手建立一个TCP连接的过程)。一个SYN|ACK的返回信息表示端口处于侦听状态。一个RST返回,表示端口没有处于侦听态。如果收到一个SYN|ACK,则扫描程序必须再发送一个RST信号,来关闭这个连接过程。这种扫描技术的优点在于一般不会在目标计算机上留下记录。但这种 *** 的一个缺点是,必须要有root权限才能建立自己的SYN数据包。 TCP FIN 扫描 有的时候有可能SYN扫描都不够秘密。一些防火墙和包过滤器会对一些指定的端口进行监视,有的程序能检测到这些扫描。相反,FIN数据包可能会没有任何麻烦的通过。这种扫描 *** 的思想是关闭的端口会用适当的RST来回复FIN数据包。另一方面,打开的端口会忽略对FIN数据包的回复。这种 *** 和系统的实现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系统不管端口是否打开,都回复RST,这样,这种扫描 *** 就不适用了。并且这种 *** 在区分Unix和NT时,是十分有用的。 IP段扫描 这种不能算是新 *** ,只是其它技术的变化。它并不是直接发送TCP探测数据包,是将数据包分成两个较小的IP段。这样就将一个TCP头分成好几个数据包,从而过滤器就很难探测到。但必须小心。一些程序在处理这些小数据包时会有些麻烦。 TCP 反向 ident扫描 ident 协议允许(rfc1413)看到通过TCP连接的任何进程的拥有者的用户名,即使这个连接不是由这个进程开始的。因此你能,举

渗透测试之端口扫描

端口扫描:端口对应 *** 服务及应用端程序

服务端程序的漏洞通过端口攻入

发现开放的端口

更具体的攻击面

UDP端口扫描:

如果收到ICMP端口不可达,表示端口关闭

如果没有收到回包,则证明端口是开放的

和三层扫描IP刚好相反

Scapy端口开发扫描

命令:sr1(IP(dst="192.168.45.129")/UDP(dport=53),timeout=1,verbose=1)

nmap -sU 192.168.45.129

TCP扫描:基于连接的协议

三次握手:基于正常的三次握手发现目标是否在线

隐蔽扫描:发送不完整的数据包,不建立完整的连接,如ACK包,SYN包,不会在应用层访问,

僵尸扫描:不和目标系统产生交互,极为隐蔽

全连接扫描:建立完整的三次握手

所有的TCP扫描方式都是基于三次握手的变化来判断目标系统端口状态

隐蔽扫描:发送SYN数据包,如果收到对方发来的ACK数据包,证明其在线,不与其建立完整的三次握手连接,在应用层日志内不记录扫描行为,十分隐蔽, *** 层审计会被发现迹象

僵尸扫描:是一种极其隐蔽的扫描方式,实施条件苛刻,对于扫描发起方和被扫描方之间,必须是需要实现地址伪造,必须是僵尸机(指的是闲置系统,并且系统使用递增的IPID)早期的win xp,win 2000都是递增的IPID,如今的LINUX,WINDOWS都是随机产生的IPID

1,扫描者向僵尸机发送SYN+ACY,僵尸机判断未进行三次握手,所以返回RST包,在RST数据包内有一个IPID,值记为X,那么扫描者就会知道被扫描者的IPID

2,扫描者向目标服务器发送SYN数据包,并且伪装源地址为僵尸机,如果目标服务器端口开放,那么就会向僵尸机发送SYN+ACK数据包,那么僵尸机也会发送RST数据包,那么其IPID就是X+1(因为僵尸机足够空闲,这个就为其收到的第二个数据包)

3,扫描者再向僵尸机发送SYN+ACK,那么僵尸机再次发送RST数据包,IPID为X+2,如果扫描者收到僵尸机的IPID为X+2,那么就可以判断目标服务器端口开放

使用scapy发送数据包:首先开启三台虚拟机,

kali虚拟机:192.168.45.128

Linux虚拟机:192.168.45.129

windows虚拟机:192.168.45.132

发送SYN数据包:

通过抓包可以查看kali给linux发送syn数据包

linux虚拟机返回Kali虚拟机SYN+ACK数据包

kali系统并不知道使用者发送了SYN包,而其莫名其妙收到了SYN+ACK数据包,便会发RST包断开连接

也可以使用下列该命令查看收到的数据包的信息,收到对方相应的SYN+ACK数据包,scapy默认从本机的80端口往目标系统的20号端口发送,当然也可以修改

如果向目标系统发送一个 随机端口:

通过抓包的获得:1,kali向linux发送SYN数据包,目标端口23456,

2,Linux系统由自己的23456端口向kali系统的20号端口返回RST+ACK数据包,表示系统端口未开放会话结束

使用python脚本去进行scapy扫描

nmap做隐蔽端口扫描:

nmap -sS  192.168.45.129 -p 80,21,110,443 #扫描固定的端口

nmap -sS 192.168.45.129 -p 1-65535 --open  #扫描该IP地址下1-65535端口扫描,并只显示开放的端口

nmap -sS 192.168.45.129 -p --open  #参数--open表示只显示开放的端口

nmap -sS -iL iplist.txt -p 80

由抓包可知,nmap默认使用-sS扫描,发送SYN数据包,即nmap=nmap  -sS

hping3做隐蔽端口扫描:

hping3 192.168.45.129 --scan 80 -S  #参数--scan后面接单个端口或者多个端口.-S表示进行SYN扫描

hping3 192.168.45.129 --scan 80,21,25,443 -S

hping3 192.168.45.129 --scan 1-65535 -S

由抓包可得:

hping3 -c 100  -S  --spoof 192.168.45.200 -p ++1 192.168.45.129

参数-c表示发送数据包的数量

参数-S表示发送SYN数据包

--spoof:伪造源地址,后面接伪造的地址,

参数-p表示扫描的端口,++1表示每次端口号加1,那么就是发送SYN从端口1到端口100

最后面跟的是目标IP

通过抓包可以得知地址已伪造,但对于linux系统(192.168.45.129)来说,它收到了192.168.45.200的SYN数据包,那么就会给192.168.45.200回复SYN+ACK数据包,但该地址却是kali伪造的地址,那么要查看目标系统哪些端口开放,必须登陆地址为kali伪造的地址即(192.168.45.200)进行抓包

hping3和nmap扫描端口的区别:1,hping3结果清晰明了

  2,nmap首先对IP进行DNS反向解析,如果没成功,那么便会对其端口发送数据包,默认发送SYN数据包

hping3直接向目标系统的端口发送SYN数据包,并不进行DNS反向解析

全连接端口扫描:如果单独发送SYN数据包被被过滤,那么就使用全连接端口扫描,与目标建立三次握手连接,结果是最准确的,但容易被入侵检测系统发现

response=sr1(IP(dst="192.168.45.129")/TCP(dport=80,flags="S"))

reply=sr1(IP(dst="192.168.45.129")/TCP(dport=80,flags="A",ack=(response[TCP].seq+1)))

抓包情况:首先kali向Linux发送SYN,Linux回复SYN+ACK给kali,但kali的系统内核不清楚kali曾给linux发送给SYN数据包,那么kali内核莫名其妙收到SYN+ACK包,那么便会返回RST请求断开数据包给Linux,三次握手中断,如今kali再给Linux发ACK确认数据包,Linux莫名其妙收到了ACK数据包,当然也会返回RST请求断开数据包,具体抓包如下:

那么只要kali内核在收到SYN+ACK数据包之后,不发RST数据包,那么就可以建立完整的TCP三次握手,判断目标主机端口是否开放

因为iptables存在于Linux内核中,通过iptables禁用内核发送RST数据包,那么就可以实现

使用nmap进行全连接端口扫描:(如果不指定端口,那么nmap默认会扫描1000个常用的端口,并不是1-1000号端口)

使用dmitry进行全连接端口扫描:

dmitry:功能简单,但功能简便

默认扫描150个最常用的端口

dmitry -p 192.168.45.129  #参数-p表示执行TCP端口扫描

dmitry -p 192.168.45.129 -o output  #参数-o表示把结果保存到一个文本文档中去

使用nc进行全连接端口扫描:

nc -nv -w 1 -z 192.168.45.129 1-100:      1-100表示扫描1-100号端口

参数-n表示不对Ip地址进行域名解析,只把其当IP来处理

参数-v表示显示详细信息

参数-w表示超时时间

-z表示打开用于扫描的模式

求扫描指定IP的端口的扫描器?

有,阿D工具包,不过那个会被很多杀毒软件报告病毒(其实杀毒软件把黑客软件都认为是病毒),但是不会对电脑造成危害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